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文明江门“城变”①】这样的江门,太圈粉了!

网信江门 2021年03月01日

2011年江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460多万侨乡人民接续奋斗,一直没有放松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十年来,城市容颜焕然一新,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去年11月,江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一场从思想到机制,从细节到群体的文明提升行动迅速展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文明城市的建设,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彭伟宗 摄影

去年11月,江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一场从思想到机制,从细节到群体的文明“城变”迅速展开。

思想之变

踏石留印彰显责任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11月23日,江门市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提出,把文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作为全市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

市委书记林应武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广东要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学懂、弄通、悟透、做实,把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放在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首要位置。

△图为天沙河景观示范带。李伟杰 摄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解决重大问题必须要有一股狠劲韧劲。

市委常委会多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思想转变引领文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取得实效。市委书记林应武每周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市领导每周下基层督导至少1次;领导干部包点网格指导文明城市创建;40万志愿者走上街头、走村入户。全市掀起了找差距、补短板、提品质的创建热潮。

品质之变

精细治理勇啃最硬骨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体现城市的温度,更体现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精细的“绣花”之功。

“这里吃玩消费方便,下楼还能在古色古香的‘口袋公园’散步放松,非常舒心。”家住蓬江区萃锦园的周先生很满意现在居住的环境。

△天福社区萃锦园口袋公园。周华东 摄

目前,遍布江门城区、利用碎片化小地块建成的小而美“口袋公园”接近50个。

离周先生家几公里远的江边里,市民陈卫儿所住的老楼已有30多年历史,最近楼房外墙焕然一新,成为新晋“网红”。

美丽楼道行动,让城市更美丽。目前全市已对7000多条旧楼道进行粉刷、维修。

城市品质之变,既要美丽城市的“面子”,也要背街小巷的“里子”。

△郭永乐 摄

3个月以来的基础设施补短提质工程,让背街小巷道路破损得到修复、设施缺失得到补齐、环境脏乱和管理无序问题得到整治,城市“里子”更显精致。

△马山公园公厕。

品质提升难在啃“硬骨头”。

针对调研发现的“停车难”等5大“顽疾”,市委常委会专门指定5名市领导牵头负责,要求从根本上、系统上解决问题,把“老大难”问题变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农贸市场整治是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

改造和管理升级两手抓,是此次江门提升农贸市场品质的主思路。仅去年一年,江门投入近1亿元,完成81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同时,组织开展星级农贸市评选活动,5家市场获评四星级,榜样示范有效带动市场精细化管理。

△摊档标准化改革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传统农贸市场的脏乱现象。

“要进一步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做到精细化治理,持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晓晖说。

过去3年,江门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累计完成投资约176亿元,展现出“路畅、街净、灯亮、水清、景美”的城市新面貌。

调查显示,逾9成市民支持城市品质提升行动,98%受访群众认为提升行动效果“非常明显”或“比较明显”。

△蓬江区杜阮镇长乔村环村道路铺上了沥青,村巷道明渠改暗渠,旧墙体翻新美化,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公园也装修好了……在近日接受表彰的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上,长乔村榜上有名。

力量之变

家园情怀点亮文明之城

人民永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

“江门人应该以主人翁的热情和担当,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让我们的城市家园变得更有色彩、有温度、有品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说。

这次全民动员的一声号令响起,激起了每一位江门人爱家乡、爱城市的家园情怀。

一首歌,唱响一座城。

2月18日,春节上班第一天。“文明在哪里?我来告诉你。文明就在你身边,在你的生活里……”熟悉动人的旋律在江门响起。一场全民参与的快闪活动,在节后第一天就掀起了文明城市创建热潮。

文明之歌大家唱。去年12月底,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集思广益,推出了一个传唱《文明在哪里》的活动。仅一个多月时间,192个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加入接力传唱中来。

全城唱响一首歌,文明风尚的传播率和知晓度迅速提升,成为发动群众支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创新典范,吸引了中央、省级多家媒体报道。

一朵花温暖一座城。

1月16日,一名美团外卖骑手文明推车走过斑马线,从送餐箱掏出一朵玫瑰,送给正在岗亭执勤的一名辅警。不久后,辅警又把那朵玫瑰送给了一名文明过马路的市民……

2020年的12月31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品质生活”——快递小哥文明传“递”行动在全市铺开,13家快递公司和外卖行业的3000多名“小哥”,加入到践行文明出行、传递文明之花活动之中。

骑手小哥们带头遵守交规、戴好头盔、文明上路,成了传递文明的“使者”和流动在大街小巷上的一面面“文明旗帜”。

更让人注目的是,该活动中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线上线下文明传“递”行动,在全城掀起赠送热潮,目前线上赠送“玫瑰”已超过300万朵。

一群人擦亮一座城。

1月27日,江门市民朋友圈被一条10多秒的短视频刷屏。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品质生活……希望大家万事如意,牛年行大运。恭喜恭喜!”祖籍江门的香港明星刘德华通过短视频,为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call,并献上新年祝福。

人才辈出的江门是著名侨乡,这里有着深厚的“侨文化”,孕育了众多家喻户晓的香港明星。

爱国爱乡是这些江门籍香港明星的传统美德。接到需要助力家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讯息后,刘德华、谭咏麟、黄百鸣、钟镇涛、唐季礼、赖水清、陈启泰、陈欣健、李美珊、黄锦燊、区永权,纷纷录制视频,为家乡加油鼓劲。

传唱文明的本地干群、传递玫瑰的外来小哥、加油鼓劲的香港明星……一股股带着家园情、文明风的力量,正在用不同的方式温暖着、改变着这座文明之城。

机制之变

久久为功力促常态长效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品质提升行动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江门市关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工作的工作方案》等15项常态化创建工作制度。

社区是文明城市创建最基础最重要的力量。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开创性地建立部门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机制,目前已有151个部门单位结对社区(城中村),共同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同时,还探索建立了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5人小组长效机制,破解城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管理难题。

好的工作机制是否见效,落实到位是关键。

为了狠抓落实见效,一系列督导、考核、曝光、问责长效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

品质提升行动展开后,组建了由市纪委监委等5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察组,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责任单位和主要领导开展38场约谈会。完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制度,把相关工作指标纳入单位主要领导年度考核评优,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修改完善《江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红黑榜”实施方案》,给实绩“亮分”,向低效“亮剑”。

对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奖惩的同时,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群众,同样也建立约束机制。

《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二审通过,将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文明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对乱过马路、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纳入惩戒体系。

春暖花开,文明“城变”。

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江门正以扎实的行动,向世人展现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窗口城市、一个中国侨都应有的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