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传喜讯:江门市4集体、8个人获表彰

江门日报 2021年06月23日

6月23日,全省脱贫攻坚表彰总结大会举行。会上,我市4集体、8个人获表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近年来,江门全市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市16659人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全面实现,产业、消费、就业、教育扶贫等成效明显,“两线合一”、低收入人口帮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广西崇左4个贫困县和对口支援的四川甘孜2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2016—2020年,江门连续5年在广东省扶贫开发考核中获评“好”最高等次。

△恩平市那吉养蜂采蜜扶贫基地通过基地示范、贫困户参加学习培训后参与管理的方式,最终达到“蜂农既能掌握技术又获得分红”的目标。毕松杰 梁健铭 摄

获奖声音一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扶贫规划开发科副科长陈鸿杰:

2017年我成为江门千百扶贫人的一员,亲历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三社联动”等精准扶贫措施在我市落地生根,参与了“城乡统筹帮扶”“两线合一”、相对低收入对象帮扶等改革探索,收获了贫困户脱贫走上致富路而呈现出幸福和希望的一张张笑脸,见证了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时刻,获此殊荣更显弥足珍贵,我倍感自豪,倍受鼓舞,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更是我们扶贫人集体的。获奖是对脱贫攻坚的总结,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始。我必将珍惜荣誉,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重新出发,接续奋斗。

获奖声音二

台山市赤溪镇原党委委员、赤溪镇长沙村原第一书记、江门市纪委监委三级主任科员李荣俊:

这一刻,让我想起了可爱的赤溪父老乡亲,他们质朴、直率和热情,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们驻村干部。回想走过的扶贫之路,不论进村入户聊家常、田间地头共劳作,还是深入厂企谈项目,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大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心中充满希望、脚上充满力量。崭新的扶贫商铺、香甜可口的海龙湾象牙大米、迸发活力的农村电商……所有的付出都成过往,让人久久回味。这份荣誉它属于所有一起挥洒智慧和汗水,一起累并快乐着的家人、领导同事和伙伴们。

获奖声音三

开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在扶贫路上,我们始终谨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动情叮嘱:“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户”。能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个荣誉,是开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服、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亲自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抓好“后半篇”文章,以乡村振兴局挂牌为契机,努力将开平市打造成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扎实推动开平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江门获奖群像扫描——

脱贫攻坚“领跑者” 全面小康“追梦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五邑大地一个个充满“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的身影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在不同岗位上,谱写了一篇战胜贫困、奔向小康的宏大史诗。 

近些年头,江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实施“11+3+3”精准扶贫政策。在这过程中,榜样模范辈出,故事感人至深,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6月23日,我市4集体8个人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心甘情愿”的奉献,将一颗颗多年来被“穷”字压得冰凉的心焐热,打下面向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的“强心剂”,做好脱贫攻坚“领跑者”,争当全面小康“追梦人”。

△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帮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图为贫困户何红梅在鸿兴印刷(鹤山)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生产岗位上认真工作。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扶贫开发“环环相扣”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战从顶层设计,到政策传达,再到执行落地,每个角色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都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彼此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的‘命脉’,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走出一条富有江门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多少个节假日放弃休息、多少个夜晚挑灯奋战,市农业农村局扶贫规划开发科副科长陈鸿杰忙碌于起草全市扶贫开发规划、办法、制度,结合江门实际拟定一系列脱贫致富、改革创新等政策举措和行动方案。

财政是治理贫困的先导和关键。市财政局农业和资源环境科,坚持真金白银“投”,当好脱贫攻坚的“主引擎”。2016-2020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和对口协作资金17.2亿元,年均增长47.66%。同时出台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动态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扶贫政策好不好,关键得群众说才算数。“扶贫政策是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的,但大多数贫困群众对于扶贫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我们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政策,并确保他们该享受的政策,一项都不能少。”恩平市扶贫办一级科员黄金定在她长达八年的“扶贫生涯”里,深入过无数个贫困户的家中,走进他们的心里。

基层党组织与贫困群众直接相处,不仅是贫困群众的坚实靠山,同时也是扶贫政策的落点,精准扶贫的支点,以及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

“我们坚持‘党建促脱贫、脱贫促党建’的工作理念,精挑镇村扶贫干部105名,组建镇(街)乡村振兴工作队17支,建立保障、管理、培训和考核‘四项机制’,带领群众走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路子。”台山市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新会区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鲜红的党旗同样高高飘扬。“我们持续深化‘头雁’培育工程,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导师制’,安排区、镇两级干部‘2+1’结对村(社区)书记,进行结对培育、指导帮扶开展工作。”新会区委组织部组织二股股长甘永强表示,他们还打造了基层党建创新孵化基地、农村积分管理项目、“红色服务不打烊”等一大批党建品牌项目。

精准打通“毛细血管” 扎实推进造血式扶贫

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江门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让扶贫工作格局从“输血式”向“造血式”、从“运动式”向“常态化”、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恩平市横陂镇蓝田村青蟹扶贫养殖基地帮助村民脱贫增收。

加装遮雨棚,粉刷墙壁,改造增加一间卧室……江海区礼乐街道跨龙村挂牌督战户张叔住进“新”房,不再因危旧老房而担惊受怕。“新”房的背后,是驻村第一书记谢美灵跑前跑后、张罗协调的成果。

2019年4月,受市委组织部的选派,谢美灵以街道挂职党工委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加入了当地脱贫攻坚队伍,在她看来:“‘住得好’才能‘过得好’,才能打牢新生活的‘地基’,脱贫攻坚才可能有质的跨越。”

农村饮水安全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努力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 不能漏一户不能掉一人。市水利局组织各市(区)逐户调查核实农村贫困户饮用水情况,全面进行饮水水质检测,确保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饮水安全。“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对各市(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复核,确保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稳定。”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是江门海拔最高的村,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后来,该村引入专业公司,改良、培育当地多个名优茶种,带动近80户农户种植逾133公顷,平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开平市大沙镇打造脱贫攻坚的‘茶乡先锋’党建品牌。黎禹君 摄

“过去几年间,我们依托本地禽蛋、家禽养殖、柑橘橙种植、茶叶生产等乡村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公司+贫困户’模式,既然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实现‘家门口’就业,两全其美。”开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开平市沙塘镇塘口村“爱心菜棚”的菜农在收获蔬菜上市。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群众,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是产业扶贫的补充,就业扶贫的延伸,是造血式扶贫的“升级版”。

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我们充分发挥赤溪镇水稻种植优势,联合‘公益中国’‘五邑up’等电商平台,引入专业农村电商公司,打造‘海龙湾’牌农家大米扶贫助农电商项目,探索‘农村电商平台+企业+农户’增收机制,以及品牌授权营收返利扶贫机制。”台山市赤溪镇原党委委员、赤溪镇长沙村原第一书记、江门市纪委监委三级主任科员李荣俊表示,自2019年10月上市至今,已累计销售30余万斤,项目惠及精准扶贫户增收近3万余元。

粤桂协作“携手奔康”跨越千山万水而情深义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一个是南疆国门城市,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江门与崇左两座城市缘于粤桂扶贫协作,并因一位位扶贫协作的“战士”,跨越千山万水而情深义重。

鹤山市副市长陈文全力协调鹤山市对口帮扶龙州县的各项工作,指导对各年度扶贫协作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推动落实,重点协助鹤山市驻龙州县扶贫工作组打造“一牛一果”特色产业,建立“一园一站”经济载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助力龙州县2018年8月成功打响广西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3.92%到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江门与崇左两座城市缘于粤桂扶贫协作。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贫困户黄德义,通过养牛就业不仅脱贫致富,还因掌握养牛技能成为了骨干。2020年5月11日,随着天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连同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江门结对崇左的4个扶贫协作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唐达 摄

“打战难免会有牺牲,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亦是如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扶贫办副主任(挂职)、江海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股长刘文强来到大新县时,妻子二孩预产期将至,自己父母不在江门,妻子父母也年纪大了,家里的压力落在了妻子一人肩上。“现实困难是有的,但作为扶贫干部,我必须服从安排。”3年多来,刘文强始终坚守在扶贫协作一线,扎根山村,访民情,听民声,帮助寻找致富路子,“5+2”、“白加黑”成为家常便饭。

扶贫协作工作组中,不少年轻人抛弃大城市的繁华,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挂职)、蓬江区科工商务局综合股副股长宋科良,一名“90后”扶贫干部。他发挥自己主攻“经济线”的优势,引导20家企业到天等县投资兴业,帮助8000多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就业,30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挂职三年多来,我从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步入到了三十出头的而立之年,皮肤也比起以前黑了一整圈,更接地气。这些年也光忙着张罗贫困群众的事,另一半没找着,一直被家里人催,群众都脱了贫,自己却忘了脱单。”尽管脱贫攻坚已全面胜利,宋科良等人也仍留在崇左站好“最后一班岗”,助力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5月11日,随着天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连同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江门结对崇左的4个扶贫协作贫困县全部“摘帽”。崇左市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底的27.88万人、21.92%,到2020年底实现清零。“3年间,江门各地扶贫工作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极大促进了崇左的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并将‘勇闯四海、开拓创新’的五邑精神带到崇左。”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