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市发展改革局等四部门: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大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台 2024年03月18日

在江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以及市工信局的主要负责人在会上表态发言。他们表示,将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大发展机遇,结合自身领域,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胡其波表示,本次大会雷响擂响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企业高质量的战鼓。全市发改系统干部使命在肩、斗志昂然,站在实现“四个千亿”发展目标新起点,我们将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完善贯穿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体系,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探索布局产业中试服务平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积极谋划港邑绿色产业园,打造粤港新型工业化的合作示范区。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链长制”,巩固提升家电、摩托车、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崭新产业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享受超长期特别国债和电子、船舶的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加强8镇联动发展,打造大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标学习广深经验,积极参与统一大市场建设,谋划建设江门综合报税区,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下一步全市发改系统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更大的发改担当。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梁钊俊表示,当下,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全市上下正拉满高质量发展的“弓弦”。教育部门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尤其今年省委以1号文发布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全市教育系统将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切实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强底气、增动能、添活力。

一是牢牢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高质量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我们将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校际互补、群体共享的教育格局。在去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1万个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新(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4万个。充分发挥龙头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全方位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是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的重要职责。我们将加大职业教育机制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扎实推进“园区职校”“产业学院”项目以及恩平职教园区、台山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重点培育8所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37个专业(群),建立完善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更好匹配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专项培养计划,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落实企业职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政策。制定大型骨干企业教育激励措施,每年分层统筹优先安排一定数量优质公办学位保障大型骨干企业高管、骨干人才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需求。

三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着力打造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补齐城乡教育短板。我们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薄弱环节提升工程,办好乡镇“三所学校”,全面提高县域高中办学水平。全力落实“双百行动”,深入对接华南理工大学、省科学院等8所结对高校院所,整合科研合作经费超3000万元,推动首批75个共建项目落地见效,为县镇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环境提升、人才引育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实打实地落实部署,硬碰硬地解决难题,努力以工作实绩和发展成果赢得企业群众对江门教育的满意票、信任票。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虹表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后,我市接续举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科技部门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优化提升“科技引领”工程,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是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和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应用技术研究,推动更多新技术、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面向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力争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7万人。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全市高企存量达到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900家。推动小微高企上规,力争新升规入统高企超100家。推动创新型高企做强,通过企业创新画像遴选200家 “创新标兵、尖兵”,精准滴灌推动做大做强。“邑科贷”纯科技信用贷款授信4.5亿元以上,惠及科技型企业超130家。

三是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投身产业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落实好江门科技成果转化办法,鼓励科研人员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深入实施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更好解决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从江门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出发,新组建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团式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分领域举办4场“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亿元。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全市科技系统将始终坚持与市委市政府同向、坚持与高质量发展同行、坚持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继续真抓实干,努力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中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排名全省第3;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城市。新的一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本次大会要求,抢抓“大桥经济”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长6%,工业投资连续第二年超千亿,不断夯实江门现代化建设的硬实力。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能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传感器、安全应急、盾构机等新兴产业,构建新老并举、量质齐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提升产业质量塑造新优势。坚持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工业投资连续超千亿。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超5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超400亿元;扎实推进省级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超35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国家绿色工厂和清洁生产企业。

三是壮大产业主体培育新动能。加强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力争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有新突破,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力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000家。推动超30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高效运转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中小微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和工业企业服务中心,持续完善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的长效服务机制。

四是做优产业平台拓宽新空间。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建设,力争集聚区、主平台完成年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100亿元、50亿元,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集聚资源推动8镇联动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江门台记者徐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