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步伐
连日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后连线中,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斗山镇绿稻农场场长陈奭荣深感振奋。作为一名“新农人”,陈奭荣尤为关注报告中对“三农”工作的部署。
报告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更加坚定了陈奭荣扎根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信心。在他看来,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为江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陈奭荣表示,报告中提到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都为江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江门要依托这些政策导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江门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陈奭荣建议: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 实现“一田多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种粮收益,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陈奭荣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一田多收”的建议》。他认为,发展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增加农田产出,提高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比如‘稻鸭种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亩产值,既收获优质的粮食,又获得优质的家禽,实现多重收益叠加。又比如在收割后的农田放养鸡的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药使用,水稻收入加鸡肉销售收入,亩均收入明显提高,同时避免土地闲置。”
2020年以来,陈奭荣致力于探索和实践“稻鸭种养”、“稻田养鸡”等模式。他认为,农田种植作物与畜禽养殖结合,形成生态循环链,传统农业可向高效、绿色多元方向转型,建议农业部门与国土部门沟通协调,引导农民科学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同时出台鼓励政策。
记者:甄晓晴
编辑:殷安阳
二审:秦蘅
三审:邓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