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三年初见成效丨江门:农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当前,江门发挥世界文化遗产、滨海、温泉、生态、美食五大优势,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江门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铁“三通道”陆续开通的历史机遇,坚持先规划后实施、先生产后生活,推动镇域发展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取得较好成效。
文旅资源丰富多样 特色鲜明未来可期
近日,《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新会区居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7位。开平市入选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近年来,新会区深耕农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2024年,新会区接待游客达713.26万人次,同比增长22.8%;旅游收入66.14亿元,同比增长11.07%。开平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抓手,激活5A世遗碉楼景区和赤坎华侨古镇双引擎,引入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等乡村旅游业态,带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节节攀升。2024年,开平共接待游客101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收入60.96亿元,同比增长25.36%。
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提升游客体验
在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民宿,游客仿佛步入了诗意画境,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厚的田园气息。据统计,该文化创意园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值约800万元,今年1月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李劲新:“我们这里一共有两套民宿,一共19个房间,今年开始全面投入使用的。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我们的住客最大限度去感受我们自然的魅力。”
游客:“簕菜文化创意园形成了吃美食、住民宿、农耕文化体验、亲子野炊于一体的多元化、特色化旅游模式,这种模式丰富了我们游客的旅行体验。”
优质资本赋能特色资源 世界遗产变身全域旅游新标杆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开平市持续深挖“世遗+”特色资源,创新实施“国资整合+政企联动”模式,将优质资产注入市属侨城集团,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梦回开平侨海华韵项目应运而生。作为当地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夜间文旅综合体,该项目能够有效实现与赤坎华侨古镇、开平碉楼与村落业态融合互补,预计每年将吸纳50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
梦回开平侨海华韵项目负责人潘小明:“梦回开平侨海华韵街区是集华侨文化、休闲旅游、学生研学、商业为一体的特色项目,我们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为开平夜间经济的新名片,充分展现侨乡的繁华与魅力。”
热门影视“解锁”江门美食美景 抢抓机遇变“流量”为“留量”
近日,随着央视《三餐四季》的热播,地道江门美食——台山青蟹、马冈鹅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外地食客纷纷慕名而来。
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会长陈志龙:“现在我们整个台山的养殖青蟹面积有8万多亩,目前我们的年产量将近有9000多吨,产值已经有将近10个亿了。近期随着央视《三餐四季》的热播,我们协会也接到了很多客户的咨询跟订单,最远的订单去到了上海。”
开平市马冈鹅产业协会会长梁能斌:“节目播出后,消费者对‘央视同款’马冈鹅产品的关注度飙升。节目热度直接推动马冈鹅从地方特产向全国知名品牌跃升,有望推动鹅苗、肉鹅价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