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江门:向“新”发力 向海图强 加快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质升级

江门台 2024年10月31日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今天在深圳开幕,我市携多家优质涉海企业首次亮相。作为全省海洋资源大市、重要造船基地,江门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抢抓“大桥经济”历史发展机遇,加快向“新”发力、向海图强,大力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质升级。

江门是全省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主要集聚区、全省船舶企业数量最多的4个地级市之一,现有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95家,形成了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4.8%,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前三季度,江门市出口船舶总值35.8亿元,增长96.1%。一系列数据表明,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新型船舶带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签,从江门驶向全球。

不久前,首艘“江门造”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建造的7999DWT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加油新造船舶,在新加坡投入运营。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7999DWT双燃料加油船项目总工程师黄太圻介绍,该船舶使用的是双燃料主机,可以同时使用LNG(液化)天然气跟燃油作为动力,所以比较绿色环保,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小。“这条船在交付给船东以后,主要用于为新加坡港口的船舶进行加注石油或者其他油类。”

在该公司不远处,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南洋船舶的订单和生产同样火热,今年预计交付22艘船。目前,其主推产品40500DWT绿色环保大开口灵便型散货船,在“小灵便”散货船细分领域位居全球首位,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

如今,深中通道已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深江铁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三通道”为江门更好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向海图强创造了更多条件。政府层面也频频传递积极合作信号,不久前,江门与深圳就海洋产业合作进行了座谈,双方将在海工装备、新能源船舶、海水制氢和海洋渔业等领域进行互补发展;企业层面也早有布局,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个移动浮岛项目“圆周岛”已在台山完成建造工作,将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相关工作中,企业未来计划在广海湾建立深海装备制造基地。

“圆周岛”项目负责人袁华平介绍说:“我们采用了多层多级式小水线面船型技术,它是桁架结构,便于水浪进行过水,在海上能够承受17级台风。它还具有轻量化的特点,在同情况下有较大的平台面积,可以做一些浮台作业。”

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是江门“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深化与深圳产业合作的重要举措。当前,江门正在新会银洲湖区域、台山广海湾区域谋划建设1000公顷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未来,这里将同时链接深圳和港澳资源,有机会承接更多大湾区产业转移项目,成为江门向海图强的强力引擎。


记者:甄晓晴

编辑:丁飞

二审:江文明

三审:谭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