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警惕“无声杀手” 预防心源性猝死

江门台 2025年04月08日

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较为频发,引起大众关注。这种疾病发病急、不可预料、死亡率高,被称为“无声杀手”。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哪些人群需特别警惕?

心源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一小时内死亡。

新会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荣辉说:“发生心源性猝死主要诱因是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和大量吸烟、饮酒,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如果患者伴随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会大大提高心源性猝死风险。”

医生提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目前也有多种医疗手段用于预测筛查心源性猝死。

周荣辉说:“比如有常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心脏基因检测等,都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心源性猝死并非突然降临,而是有迹可循的,要重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周荣辉说:“比如有胸闷、胸痛、心悸、呼吸急促、头晕、乏力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有全身大汗的情况,往往预示着很快有心源性猝死情况发生。”

抢救心源性猝死,一定要抓住“黄金4分钟”。周荣辉说:“心肺复苏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AED可以自动识别并进行心脏除颤,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抢救同时要尽快呼叫120,让急救人员尽早过来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